从坐月子到婴儿情感期 中外差异大同小异

很多外国妈妈对中国传统的坐月子习俗感到不解,或者说,我们也会诧异于国外的产妇在分娩一周后就恢复正常生活。因此,针对这类文化差异,出现了类似于婴儿情感期,即俗称“月子”的话题。新生儿妈妈究竟是该由家人帮忙照应?还是恢复常态?

“婴儿情感期”类似于坐月子

在分娩之后,有那么一刻,产妇似乎感到已然置身于世界之外,一切的认知聚拢于当下:“你就在这儿,此时、此刻!”对刚刚出生的宝宝匆匆一瞥,足以令这星球上所有的事物在顷刻之间哗然而过,似乎,妈妈整个人融入进一段极为私人的“婴儿情感”。这会令你不想离开宝宝,唯一需要并渴望的事情莫过于久久凝视着这位小小的家族新成员。

对于一些人,以及一些社会环境而言,这类情感会持续一段时间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,产妇有坐月子的习俗,家庭成员帮忙分担妈妈的事务及家务,这样产妇与新生儿有更多相处的时间。包括在国外的华人区,中国的产妇们也会根据自身情绪,适当得调整坐月子习俗。并且不少产妇表示,这确实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好好休息,并且照顾孩子。

对新生儿妈妈来说,由家人出力帮助,完成月子之旅的概念听起来无疑很棒。尤其对于有了宝宝后,无时无刻不处于忙碌状态的妈妈们。因此,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里,通常的模式莫过于产妇在分娩后一周左右的时间里,即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,而这往往是由于缺乏家族的支持。

社会发展促进婴儿情感期转变

当今技术时代的发展,可以为新生儿母亲是否需要实现月子之旅(即“婴儿情感”)的选择提供多一项因素。

有妈妈表示,在自己妊娠期最后两个月时,承担着无比巨大的期望值,因为随着预产期的临近,亲友们随时随地等待着通过网络即时宣布分娩及婴儿的信息、细节。 也有妈妈提到,到后来她直接关了手机,在宝宝出生后,对有必要来访的亲友单独通知,不过度沉溺在“月子”或“婴儿情感”的氛围当中,而是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来了解自己的新生儿。

顺应内心的选择

家庭心理学家指出,产妇花时间了解孩子的信号与迹象特别重要,父亲也可以同时参与进来,这对于一个家庭而言,将意味着从“你是谁,过渡转变到你将成为谁”。

几乎没有什么能比分娩更对女性产生个人影响的事情了,这发生于生活极端的变化与适应的过程,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然发生。由此往后的生活,也许将处于不停试验、纠错的状态。所以,妈妈们不妨试着选择在你看来,对自己和宝宝是正确的事情,更好得珍惜这段惊人且宝贵的时间。

(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)

关注公众帐号
育儿网
以心交流,用爱育儿

图说

今日论坛热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