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动中恐吓对孩子的影响

孩子在体育课上,因为成绩不理想,或者自身的原因,而被同学取笑、戏弄,以至于他非常排斥这类的活动,甚至伤及到孩子的心理层面,造成长期危害。这并不是罕见的情况,相反,在很多学校里都普遍存在此类状况。那么,该如何应对呢?

你也运动?

一项来自杨百瀚大学的研究发现,孩子们在体育课或其它体育活动中被欺负、恐吓,那么今后对参加这类活动将减小了积极性。甚至还不止于此,倘若肥胖、超重的孩子在这类运动中被嘲笑、戏弄,将会在生理、学术、社交、情感功能等领域造成较低的健康生活质量。

研究发现,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的范围包括在锻炼时羞辱他们的名字,取笑他们的体育表现,到没有孩子愿意与他们成为一个小组,以及当他们在体育运动中排名落后时整个团队都给出消极的态度。尽管这看起来似乎是体育运动中的一项非常自然的竞争态度,但运动心理学家特蕾西认为,我们已经远离了“竞争、竞赛”这个词的真正含义,即“寻求集体意识的协作”。

从心理角度而言,引导孩子有一个专注的过程,对运动的参与本身即是目的,同时令孩子的整体生活质量更具价值。

另一位专家莎伦奥斯汀,拟定方案帮助孩子们建立更多的信心与坚韧,树立良性的同伴关系。她表示,让孩子们意识到在体育运动中,他们作为观众所发挥的作用,无疑至关重要。孩子之间积极的态度与选择,将会令学校,以及更广泛的社区活动当中,尽可能减少欺凌、恐吓的行为。然而,作为孩子自身来说,必须具备健全的策略与技能,进而更好得采取跟进行动。

防患于未然

在这个问题上,身为运动心理学家的特蕾西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间的欺凌问题,更多还在于长期的预防,甚至由体育心理学家针对体育活动进行辅助,进而为孩子创造最优化的环境,不仅持续支持他们的体育教育,同时提升孩子的生活技能。

另一方面,莎伦指出,对孩子来说,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惩罚,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,同时整合学校的整体措施,旨在创建优良的校风,以及传授给孩子社会文化及价值观。它强调了孩子们加强解决冲突能力的重要性、团队协作意识、在运动中恐吓同学的动机以及弄清楚自己为何会出现这类行为。

任何孩子在体育课或任何运动活动中,但凡被欺负,第一反应便是气馁,极有可能导致他们远远躲开对健康有益的体育运动,包括影响到心理层面。这对孩子来说,会是一种长期的消极路线,同样也会伤及自尊。

所以,专家还提到老师及家长可以通过系统的教学技巧与策略,帮助孩子们应对这类令人不悦,甚至是沮丧的状况-不管在哪里发生,也不仅限于学校。孩子真正掌握了如何以积极的方式解决伙伴或同学间的恐吓、欺凌,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才有助于让孩子更好得融入到必需的体育运动当中。

(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)

关注公众帐号
育儿网
以心交流,用爱育儿

图说

今日论坛热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