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六个方面塑造孩子的礼仪规范

孩子的教养、礼仪体现在方方面面,即便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娃娃,也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涵养与家教。父母如何教导孩子的礼仪规范?如果让他们无论在家、还是在外都不要有失礼的表现呢?文章中将从几个基本方面,为家长提出忠恳的建议。

往往,父母需要面临的问题是-如果你的孩子行为不端,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?父母们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会很好,但其实也知道他们的心底深处有自己的秘密,因而还有改善的空间。所以,如果想避免孩子被贴上“讨厌”的标签,不妨与孩子一同学习最基本的六项行为礼貌。

“请”和“谢谢”

当然,这是最起码、最基本的礼貌用语。尽管这听起来单调乏味,甚至一再提醒自己,说多了似乎说的麻木。但它仍有很大的益处,“请和谢谢应该如同标点符号般使用。”来自礼仪公司的负责人安娜提到:“很多句子的开头与结尾都会用到这两个词,对些,帮助孩子学习的最好途径是多听、并且从父母自身做起,为孩子树立榜样。”

在打断大人们的交谈时,说“对不起”、“打扰了”

孩子们的时间观念是在当下,也在于每一项新事物的发现当中-比如,无论是否看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。小家伙即时发现新事物的能力让他们迫不及待得想与父母分享,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突然打断大人之间正进行的谈话。因此,父母有必要教育孩子,在打断别人说话之前,先懂得耐心的等待,这是一种尊重,也给自己些许时间想一想是否真的需要打断别人的对话。

在室内没有“大场说话”的规则

孩子们绝对会大声呼喊,他们需要锻炼自己的肺部。此外,叫喊有时是蛮有趣的表现。但是,每件事都有适合与不适合的时间与地点,比如在海滩、后院、大型体育场,可以提高嗓门说话;但是,在家里、在室内、任何建筑物里面,就不适合扯着嗓子喊。培养孩子这一习惯将使他更受欢迎-因为这孩子能够为大家带来平静。

表达适当

对呀呀学语的幼儿来说,尽管父母能够听懂小家伙试着表达的话,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明白。因此在早期为孩子建立正确的表达模式至关重要。专家建议规则之一即避免叠音:包子,不是包包;小狗不是狗狗,诸如此类。

温柔、共享

共享这一概念也许并非天生存在于孩子的小脑袋里面。在与小伙伴的各种嬉戏、打闹后,其结果应该是学习建立友谊,而非争出我高你低。教孩子温柔、和善得对待别人,是人际关系中的基础之一。

别人的物品很珍贵

孩子有时不是故意粗心,而是没有意识到某个物件有其意义所在。比如他们可能不小心打翻了别人家的骨瓷茶具。父母与其每隔几分钟就对着孩子怒吼:“别碰那东西!”,不如耐心的帮助他们,理解别人的东西对当事人而言,都是珍贵的。

(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)

关注公众帐号
育儿网
以心交流,用爱育儿

图说

今日论坛热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