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定规则:孩子不仅仅是参与者

提起规则,恐怕很多人脸上都会换上一副严肃的表情。因为在很多人心目中,规则往往代表着禁止、处罚、强制执行一类的字眼。也许是接收到了从成人世界传递过来的信息,孩子们往往也对这个词语充满了防备与恐惧。

事实上,真正的规则像一个个路标,引导人们朝正确的方向行走。制定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惩罚和管制的快意,而是为了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关爱。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,那么规则几乎可以看做爱与关怀的同义词。

1、共同做规则的制定者

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在共同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中,孩子对规则的理解会比单纯由父母的口中听到的宣布更加透彻。这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控制力。尽管商讨下来的结果未必是全数通过,但这样的结果远胜于制定出让孩子不能理解的规则。当孩子真正理解了制定规则的原因和目的,他们将表现出配合的态度,并且愿意自觉地遵守规则。

2、别制定不切实际的规则

并不是所有的规则都可以在家庭中得到顺利的执行,时间一长,规则与权威在孩子的心目中将变得不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。规则也需要灵活地更改,不同年龄孩子的行为是不可以依靠同一条规则来加以限制的。当父母对已经长大的孩子说“绝不可以踏出小区的大门”时,就已经不是在向孩子宣布规则,而是在无理取闹了。

3、坚守规则很重要

不能持之以恒的规则无法约束孩子的行为,相反的,它只能带来混乱和孩子对规则的怀疑。当怀疑产生,试图违反规则的行为就会随之而来。因为父母偶尔表现出来的宽容态度让孩子产生了误会,他们以为规则并不如想象中那样严格。如果是这样,规则将失去预期的效果。

(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)

关注公众帐号
育儿网
以心交流,用爱育儿

图说

今日论坛热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