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困难的选择题:宝贝哭了能抱吗

有了宝宝以后,每一个妈妈都是从新手开始做起,什么都不会,迫切地想从外界获取育儿相关的知识。很多妈妈在刚有孩子的时候,估计也和我一样是这个样子:

买了好几套育儿宝典;

关注了一大堆育儿类的公众号和知名博主;

贴吧、论坛刷的都是妈妈类的社区;

百度被放到了手机最显眼的地方,

以便及时查询遇到的问题、寻求解决方法。

而“婴儿哭闹时不要抱”,就是我从网上借鉴来的一种方法。

这个理论大致内容是这样的:当宝宝哭闹时,父母不要上前抱孩子,而应该让他哭上一会儿。等宝宝哭累了,自然就停下了,因为宝宝知道了靠哭闹是没有用的。

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理论,是在孩子五六个月的时候。当时觉得有点道理,毕竟孩子的很多“恶习”都是家长惯出来的。其实,每个妈妈在宝宝小的时候,都会有一个变成熊猫眼的经历,因为孩子实在是太能折腾了!每睡到一两个小时,就会被宝宝的哭声吵醒,不论是尿了、饿了或只是单纯的求抱抱,他的哭声都是一种折磨。

这让我眼前一亮,如果可行的话,何尝不是一种让全家都解压的方式呢?于是,在某天宝宝睡醒哭闹着求抱的时候,我选择了旁观。爸爸哭得鼻涕泡都出来了,小手一个劲地向空中抓着什么,寻找一个温暖的怀抱。我在一旁看着,好几次忍下了想上前去抱住他的冲动,他的哭声一下下的揪着我的心,但是我选择继续漠视。这段时间对我来说很漫长,叮当哭着哭着,或许是累了吧,声音渐渐变小了,睡着了。

选择不予理睬,确实能止住哭声。可是这么几次训练下来,我渐渐发现了宝宝的异常:有时候睡着了,会突然抽搐一下。虽然频率不高,但这是在以前没有出现过的。我开始怀疑,是不是哪里出错了。

后来,我没有再尝试漠视哭声这一方法,每次在宝宝睡觉时,会轻轻抚摩他。在他抽搐时,会轻轻抱抱他,拍拍他。半夜宝宝哭醒,我还是会继续抱他,哄他。再后来,宝宝的抽搐症状消失了。直到现在孩子两岁了,也没有再出现过当时的症状。而且,在他八九个月的时候,已经可以睡整觉了。

大人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,可是宝宝不会。当他心里不开心求安慰的时候,只能通过哭声来表达。这时候,妈妈如果能及时给他一个爱的抱抱,宝宝该多开心啊!我现在很后悔,在宝宝身上尝试了这种方法,这对孩子是多么的残忍!所以也当给其他妈妈一个教训了,哭声是宝宝不会说话时表达想法的唯一方式,千万不要为了训练宝宝,选择无视,将宝宝唯一的表达方式都扼杀掉。

说到这里,可能会有人有疑问: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尿床了或饿了?你这时候选择无视,不是明摆着的虐待孩子吗?

在这里,我要教各位妈妈如何观察自己的宝宝的哭声,读懂宝宝的语言,与宝宝正确的交流。

一般来说,有以下几种情况:

1.正常:哭声响亮不刺耳,抑扬顿挫,具有节奏感,没有眼泪。这种啼哭是正常的,表示宝宝没有什么需求,只是单纯性的想哭。我选择无视的,就是这类哭声。不过,建议妈妈们不要选择忽视,抚摸或者逗逗宝宝,或抱起来拍拍,都可以止哭。

2.饿:哭声洪亮,不急不缓,并且还伴有吮吸嘴的动作,哭的时候头还会转动寻找着什么,这多半是饿了。一喂奶,立刻就不哭了。

3.尿:当宝宝哭声较低,哭的时候双腿乱蹬时,可能就是尿尿了或者拉粑粑了。

4.冷:有时候,宝宝的哭声很低沉,摸摸肢体还发凉,这是宝宝在告诉你,他冷了,要穿衣服。

5.热:当宝宝大声啼哭,四肢舞动,颈部还冒汗,这是在告诉妈妈,他很燥热,妈妈要适当减少衣物。

6.困:当宝宝的哭声一阵阵的,并且十分不耐烦,则可能是要睡觉了。

起初我也很难分辨得出爸爸哭声中传递的讯息,但是时间久了,加上母子间的心电感应,每次都能好好的把握叮当的需求。每个宝宝都不一样,妈妈们不妨多观察观察自己的宝宝,多给他一些爱和呵护,时间久了是可以发现宝宝身上的规律的。

(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)

关注公众帐号
育儿网
以心交流,用爱育儿

图说

今日论坛热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