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怀疑,飙到15℃别再春捂啦!

阳春三月到来,老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虽然这两天又开始“倒春寒”,但总的来说气温还是处于慢慢回升的状态,清晨骑车走在上班上学路上的人们也开始摘掉棉帽、手套、口罩之类的御寒之物,风吹在脸上也不再凛冽。

不过,在这乍暖还寒的早春天,早晚温差还是有点大,所以身体健康的孩子、成人还是需要 “捂”着点儿,尤其是孩子,皮肤、身体慢慢适应冷暖天气的变化,有利于维护身体对体温的控制,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。而所谓“春捂秋冻”就是起到这样一个作用。不过此前小编在父母群里提醒大家要注意春“捂”时,很多妈妈说:“气温很高的时候捂着很热,也不能脱衣服吗?”其实“春捂秋冻”不是简单地穿不穿衣服,还是有很多讲究可言的。

先说说什么是“春捂”

首先,“春捂”有利于抗寒。人体也是自然界中的生物,所以在春天开始复苏,在冬天“冬眠”的皮肤细胞渐渐活跃,毛孔张开,这时冷风袭来时,就会通过毛孔侵入人体,不仅寒冷还会引发疾病。

另外“春捂”也是适应气候的一个过程,初春时节,寒流冷空气还时有,气温还不太高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“捂”着点儿就很难适应冷暖的变化,容易发生感冒、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。更重要的是春季本来病菌就大量复苏繁殖,侵袭宝宝人体,容易引发各种传染疾病。

春捂把握“815原则”

虽说“捂”很重要,但是并不是简单的穿脱衣服就可以了。一般来说,15℃是个临界温度,超过15℃就脱掉孩子的棉衣,否则就真的会感到热,也就是超出了耐热限度。此外,如果日夜温差大于8℃也是捂的信号,也就是白天和晚上的气温温差达没到8度,也是需要捂捂的。

其实,春捂也不一定非要穿笨重的棉衣棉裤,出门选择容易穿脱的挡风外套,既保暖又透气,如果衣服裹得太多捂出汗,吹了冷风也容易着凉。

宝宝这些部位一定要捂!

1.头颈

人体头颈部血管丰富,而30%左右的热量都是由头部散发,尤其是宝宝身体的热量散发很快。而且头皮和颈部的皮肤很薄,所以春捂最好能保护好宝宝的脖颈和头部。不过头部也不能捂得过热,否则容易引起头晕头昏、烦躁不安。

2.肚脐

不单单是肚脐,整个宝宝的肚肚部分都需要保暖,如果受寒,会直接损伤肠胃、脾胃,导致腹痛、腹泻、消化不良等等问题。

3.后背

后背对于中医而言是很重要的躯体部分,是“阳气”汇聚的地方,所以保持后背温暖可以预防疾病,减少感冒。不过,保暖也不能过度,如果宝宝穿得太多,后背出汗,反而容易感冒。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在后背垫一块小汗巾。

4.脚丫

四肢由于离心脏较远,所以血液供应可能就不足。尤其如果双脚受凉,宝宝免疫力下降,潜伏在鼻咽喉的病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,引起疾病。

“春捂”还要注意这些原则

1.下厚上薄

春捂穿衣要“下厚上薄”,因为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,容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。因此,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,要注重对孩子下部,尤其是腿脚的保暖,以免感受风寒。

2.把握好时机

春季气候多变,时有寒潮过境,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,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。恰到好处的“捂”,可将感冒、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。

3.脱穿衣服看情况

春季早晨天气比较冷,到中午温度升高时,不能马上将孩子的衣服脱掉。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,也不要立刻脱衣服,先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,让孩子安静下来,等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。

相关文章:

三月不春捂 孩子易生病

乍暖还寒 如何帮宝宝抵御“倒春寒”

(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)

关注公众帐号
育儿网
以心交流,用爱育儿

图说

今日论坛热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