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岁女孩哭的令人心碎:我们该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

最近看了段视频,是一个综艺的片段。视频中的小女孩名叫霖霖,前段时间她的妈妈离世了,因为听到同伴提起“妈妈”,霖霖忍不住痛哭。

思念妈妈,4岁女孩痛哭,爸爸手足无措

在节目中,孩子们有一个表演要完成。四岁的霖霖却突然想找爸爸,察觉女儿情绪不对的爸爸立刻过来,轻声问道:“是不是想妈妈了?”

原来,这次表演的时候,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在台下,于是霖霖也想起了自己的妈妈。但是她的妈妈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,孩子的思念之情涌起,一时间哭得令人心碎。

在霖霖的成长过程中,妈妈照顾得更多,爸爸本就不善表达,平时相处又不够深入,面对伤心痛哭的女儿,这位爸爸显得很是手足无措,不知道该如何安慰,更不知道该如何打开女儿的心扉,携手共度这个难关。

好在节目配备了专家老师,在专家的开导下,女孩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并且父女俩也约定好,回家后好好聊聊天,一起努力打开心结。

我们该不该和孩子谈论死亡

在我们社会,“死亡”是一个很忌讳的话题,甚至电梯楼层都会避开谐音的数字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成年人自己都难以坦然面对这样的话题,更别提和孩子谈论了。

于是,在我们的常规认知中,通常大人是怎么告诉孩子的呢?

家里养的宠物猫出了意外回了喵星——“猫猫睡着了”;

太爷爷年纪大了离世了——“太爷爷上路了”;

四舅姥姥生病去世了——“四舅姥姥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”。

但是,孩子并不像成年人对这个世界有清晰的认知,学龄前的孩子很容易混淆假象和现实,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很容易把我们说的话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。

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?在睡觉前,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会不会睡着了就再也醒不来了;爸爸/妈妈出门了,他们可能也会担心是不是就上路了再也不回来了;有些孩子甚至会反思,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,亲人才会去很远的地方不回来。

看,我们本来是出于好意想保护他们,却在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。事实上,让孩子认识到死亡的真相,才能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。

对于死亡产生好奇,是孩子身心发展的正常过程,更是一种探索生命的形式。我们应该做的,不是敷衍,不是撒谎,而是理解和解答。

我们该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

在认识到我们不该对孩子隐瞒死亡之后,下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便是:我们该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?

父母对事物的态度会直接到孩子的认知,如果我们谈到死亡时能够保持坦然、正常,那么孩子便会认为,死亡是一件无需害怕的事情;反之,如果我们表现得十分痛苦、害怕,那么就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。

事实上,相比起“死亡”这个概念,在年幼的孩子心里,更害怕的是被迫与亲人分离,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。因此,我们一定要对孩子强调,他们是安全的,会有人照顾他们,他们是被爱着的。

举个例子,我们可以告诉孩子,人到了很老很老的时候,就像树上的叶子一样,变黄了就会飘落下来,人老到一定的地步也会离开这个世界,这是个自然的过程。但是这会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后,不用害怕,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,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会长大一样。

在平日里,可以通过落叶、花开花谢等自然过程来引导孩子接受自然循环,也可以在有宠物离世时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,这样在遇到亲人离世时,孩子的承受力和接受力就会好很多。

一般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,就会对死亡产生好奇。这时,不妨借助绘本来和他们沟通。

绘本一般语言较为简单,贴近孩子的生活和心理,采用较为温和的色彩构图叙事,能让孩子在没有压力和悲伤的氛围中理解死亡这一现象。

有不少优秀的绘本是关于这个主题的,比如《黛西的球》《爷爷有没有穿西装》《一片叶子落下来》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。

当孩子主动聊起“死亡”这个话题时,不妨好好聊聊吧。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生命观,让他们学会客观理智地看待世界,相信爱和时间能够治愈一切。

(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)

关注公众帐号
育儿网
以心交流,用爱育儿

图说

今日论坛热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