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儿吐奶除了“拍嗝”,还可以试试这3个妙招!

自从家里的小宝贝出生后,家长们都竭尽全力地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,但无论多么小心仔细,总会出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难题,其中,吐奶就是家长经常碰到的问题。

不同孩子发育情况也各不相同,吐奶情况也不一样,有的吐奶轻微,甚至不吐;有的非常严重,刚吃完就吐,且弄得满脸都是。刚出生的宝宝为何会有吐奶的情况?家长该采取哪些措施处理?如何正确样有效地预防或者减轻宝宝吐奶呢?

造成宝宝吐奶的原因

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都会有吐奶现象,但随着年龄增大逐渐改善,最早的3月,最长的会到5-6月。

1.肠胃器官消化薄弱

宝宝的胃呈水平位,处于不稳定状态。成年人进食的时候,食物进入胃部,入口会经过收缩来预防食物出现逆流至食道,但宝宝的贲门(胃部入口)相较于大人还比较松弛,无法充分收缩,因此在喝奶时,会逆流回食道中,造成吐奶。

2.喉部发育未成熟

宝宝除了胃部消化系统,其他部位发育也未完全,比如喉头的位置要比大人稍高一些,如果家长采取的喂奶姿势不当,那么当宝宝吃奶时空气容易一起带入体内,一同进入胃部。要是宝宝打嗝活动时,就很容易导致吐奶。

出现吐奶,家长该采取什么措施

吐奶是正常现象,家长不需要过度操心,根据孩子吐奶的严重程度,采取的方式也不同。

吐奶后,家长帮忙将宝宝头部垫高,扶起上半身,防止吐出来的东西咽回,造成呛到或堵塞,引起呼吸不畅,甚至窒息。将宝宝脸上的脏物清理干净,若鼻腔中也有残留的话,也要及时清理,避免不必要的危险。

在清理的过程中,仔细观察宝宝脸色是否正常,吐奶过后确实脸色会比较差,过段时间会恢复。宝宝吐奶后家长不要立刻给孩子喂水,因为会容易使残留奶水呛入食道,引起危险。喂水适宜在半小时后再进行,并且先用勺子稍微喂点,便于查看情况。

等宝宝从吐奶中恢复后,又想要喝奶了,家长可以再次进行喂奶,但喂奶量要减至日常量的50%,次数没有限制,也就是常说的“少食多餐”。并且家长要注意,在宝宝呕吐期间,除了奶其他食物一律不要喂食(包括辅食)。

有效预防宝宝吐奶

除了处理宝宝吐奶,家长也要学习预防吐奶的措施,一般采取拍嗝的方式:喂奶过后,将宝宝抱起来轻轻拍打后背,待宝宝打出嗝。下面还有3种方法供家长们参考:

1.采取竖抱,轻拍后背

带宝宝喂完奶后,可以在肩膀上放置一块柔软的毛巾或是手帕,将宝宝竖抱起来,脸稍侧趴在家长肩上,一手撑扶住孩子的屁股,另一只手轻拍宝宝后背(手微拱起,半圆弧形,呈空掌),以腰背为起点,从下至上,通过振动,将孩子体内空气拍出。要是效果甚微,可以采取按摩背部的方式。

2.支起下巴,坐起轻揉

家长让宝宝坐在自己腿上,侧靠于自己胸部,一只手的虎口支起孩子下巴,另一只手顺时针轻揉宝宝背部,然后再采取空掌拍打。

3.上身直立

宝宝吸入的空气有时也存在于奶水中,无法立即排出,难以打嗝。这时家长可以竖抱宝宝15分钟,让其上身直立起来,帮助宝宝排出体内空气。

只依靠拍嗝是远远不够的,家长还需要从根本上,也就是喂奶姿势、喂奶量等预防宝宝吐奶。

1.注意喂奶姿势

宝宝年龄尚小时,不适合采取躺喂的方式,隐患较大。妈妈喂奶时,可以坐抱着宝宝,让宝宝差不多倾斜45°角度,这有助于宝宝胃里的奶流入肠道中,减轻吐奶。

2.选择合适的奶嘴

若使用奶瓶,对于奶嘴的选择上也是有讲究的。过小,则宝宝需要更多吮吸的力气,导致更多的空气与奶液进入体内,过大,宝宝容易呛到咳嗽,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宝宝选择大小适宜的奶嘴。

3.控制喂奶量

有些家长总觉得孩子吃得越多,长得越好,其实不然。宝宝本来应摄取的奶量只有70ml,但家长却冲喂了100ml,造成喂养过量。不止会增加吐奶的几率,也会加重宝宝肠胃负担,并产生肥胖等健康问题。家长要弄清宝宝哭的原因,秉着宝宝饿了就哭,会造成喂养过度,吐奶几率大大提高。

4.不要长时间饥饿

不要让宝宝长时间饥饿,若这时喂养,宝宝容易因饥饿闹情绪,哭闹。这时再喂奶的话,孩子极易容易被呛到,吐奶也是一样。

5.不要澡前喂奶

若喂完后立马洗澡,水温会使宝宝表皮血管扩张,体内血液大量流向表皮,而腹部流动血液则会减少,消化功能变弱。宝宝肠胃本就脆弱,受到刺激,也会导致吐奶。

因此,宝宝因为自身的发育情况,吐奶是无法根治的,但家中要是做好上文提到的几点,是可以大大减少宝宝吐奶情况。仔细呵护孩子,留意孩子的状况,等到6个月大后会有所缓解。

(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)

关注公众帐号
育儿网
以心交流,用爱育儿

图说

今日论坛热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