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德课,不要流于形式

孝道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上下五千年,很多封建王朝都是标榜的以孝治天下,古代也有“举孝廉”的选官任官制度,由此可见孝道在人心中的地位。但是在现代的中国,孝道却仿佛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,不少地方开始开办孝德课,以期挽回孝道。

9岁女生孝德课上跪求父亲原谅

重庆商报讯:11月5日上午,云阳县普安乡小学的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孝德课,吸引了不少村民的目光。据了解,这场“关爱明天——感恩励志思想道德教育大会”报告由西部教育促进会的唐川老师主讲,分成“热爱祖国、感恩老师、感恩父母、感恩生命”四部分,演讲总共花了两个小时。学校600余名学生、300余名家长以及全校教职员工参加了报告会。

讲到“感恩老师”时,唐老师一边放起了舒缓的音乐,一边让学生们回忆一下,有没有做过什么错事,做过对不起老师的事。这时,有些学生忍不住哭了。随后,老师被请到了学生队伍的最前面,让学生们大声喊出“老师,您辛苦了!”不少老师的眼圈也红了起来。紧接着,学生们又向老师深深地鞠躬,并走上前去和老师一一拥抱。

在“感恩父母”环节,唐老师让学生们低下头,想想从小到大,父母做过的让自己感动的事,自己让父母伤心的事,全场再次哭成一片……现场,唐老师向学生们连抛3个问题:你们做过错事吗?你们爱自己的父母吗?你们想求得父母谅解吗?

唐老师话音刚落,学生们开始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,其中一个扎着马尾辫的9岁女生更是满脸通红,并小声抽泣。这名吴姓女生告诉记者,唐老师的演讲让她想起平常对父母的莽撞,不做家务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11月4日中午,她放学在家,父母让她去菜地采摘白菜,晚上在家煮面条。但她和小伙伴在家看电视,压根忘记了父母交办的“差事”。晚上,父亲吴大云数落她。她心里不舒服,就和父亲顶嘴。吴大云一怒之下,给了她一巴掌。为这事,父女俩一直赌气不说话。

活动中,她和50多名同学走上主席台。一向见人就胆怯的她,对着话筒大声说道:“爸爸,我错啦,请你原谅我!”一连喊了9遍。吴大云穿着军绿色上衣、遍身带着泥浆走上了讲台。她“扑腾”一下跪在他面前,抱着他大声说,“爸爸,我错啦,你原谅我吧,我以后会好好对待您的。”看着这感人一幕,台下1000多名师生和家长流泪了。

据该校一位刘姓老师介绍,普安乡小学校在校生600多名,90%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。他们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大多由婆婆爷爷或者外公外婆照顾。由于这些学生缺少父爱和母爱,容易产生自卑、自负、孤僻、叛逆等一系列心理问题,并养成不良习惯。刘老师透露,这次讲座就是一次深刻的感恩教育,希望他们能改掉不良习惯,成为国家栋梁之才。

感恩不要只流于形式

对此类孝德课,大家褒贬不一。有些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就是缺少孝顺与感恩的心,应该对他们进行大力的孝德教育,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样的孝德课只能让孩子一时知道感恩,而不能长久的记住对父母孝顺。这些课的煽情作秀作用要远大于孝德教育的作用。将孩子们集中起来说一番大道理,让孩子们回想父母的辛苦与自己的忤逆,难道能够真正的培养孩子做一个孝顺的人吗?

对孩子进行孝德教育,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,是值得大力提倡的。但是,孝德课不能只流于形式,说说就完,对于孩子们的孝德教育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,而是贯穿了他们学习始终,必须时常进行的一项教育。

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,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、爸爸妈妈全部都围着一个孩子转,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,被家人一味的宠溺着。他们就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,只知索取不知感恩,对父母的辛勤付出视而不见,只认为是理所当然的。因此,对孩子们的孝德教育,不能流于形式,而是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慢慢进行。

其实,孝顺并不是什么大道理,它往往体现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琐事中。家长们要以身作则,从小事做起,用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孩子。孩子们尚未形成系统的完整的世界观,性格的可塑性很强,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,就要对他们进行孝德教育,在平常小事中抓住孝德教育的点子。

孝德教育要从小抓起,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学会感恩,懂得孝顺,养成良好的习惯,重拾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。

孝德教育,要从小事开始

现在,很多的学校都开设了孝德课,对孩子们进行孝道的教育。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。美德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,对孩子们进行孝德教育,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孝顺的习惯,对孩子日后为人处世都有着很好的影响。

那么,孝德课到底应该如何去进行呢?

其实,孝德课很简单,不必弄得多么的隆重多么的煽情,有时候只需简简单单的几句话,几个动作,就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孝德教育。

(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)

关注公众帐号
育儿网
以心交流,用爱育儿

图说

今日论坛热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