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贝难独立 父母是主因

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,很多父母习惯性地过度介入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去,这就导致孩子可能会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,因为父母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印象,认为自己是不能够自行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事情,这就降低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。

长此以往下去,会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感到压力很大,让他们产生对陌生环境的主观恐惧感,从而限制了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那么,面对这个问题,我们要怎么办才好呢?

要有良性交流互动

在家庭教育中,父母和孩子的良性交流互动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,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自然是很重要的,但是孩子将来长大以后能否在社会中立足,面对困难能否迎难而上也是很重要的。很多家长习惯性帮孩子解决一切困难,等到孩子自己踏入社会后,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,什么都需要靠父母,这样做对孩子的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好。所以,当孩子遇到困难时,父母要学会鼓励孩子,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困难。

可以说,家长在孩子面对困难时,选择无条件地帮孩子解决问题可以视为非良性交流互动,因为在这个互动中,孩子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,而什么样的互动是良性的交流互动呢?就是当困难发生时,有孩子的主观努力去解决困难,也有爸爸妈妈的鼓励和引导,在这样的互动下,困难才能被最好的解决。

父母的过度关注,反而可能会事与愿违

有的父母受过高等的教育,甚至是留洋教育,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个优势,因为,父母可以让孩子接触的东西更多更广,但是,如果父母没有好好利用自己教育资源的话,就可能会导致事与愿违。一个很能干的父母未必能够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,相反,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的能干,而给孩子一种错觉——“我怎么也不可能做得和爸爸妈妈一样好”,导致孩子连尝试都不愿意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爸爸妈妈要记住,别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直接拿来用,过度的呵护和帮助反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,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,让他们自己解决困难。

(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)

关注公众帐号
育儿网
以心交流,用爱育儿

图说

今日论坛热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