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呆!各地“幼升小”好多戏

2016年,香港播出一档真人秀节目《没有起跑线?》。这部纪录片反应的香港教育制度让众多网友认为“香港的教育越来越畸形”。(想看的宝宝们B站就有哦)该片一开头,一个家长就说到:在香港,要想活的潇洒,一个是不要买房子;一个就是不要生孩子。

同时上两个幼儿园;

学满六个钟头日常上课时间;

没有更多只有最多的兴趣班;

写到深夜的家庭作业;

而这仅仅是个幼儿园小朋友的日常生活,简直不能用可怕形容。

地狱啊,是地狱!

节目中一位香港妈妈说,孩子要“赢在子宫里”和“赢在射精前”更是让人惊诧不已。

她是一个有一岁半大男宝的妈妈,并且怀有5个月的女宝。在大宝生下来后,她不想成为一个“怪兽妈妈”于是让孩子自由成长,结果她的孩子倒在了幼儿园面试的关卡上。她发现,年纪更小的孩子会的东西都比她的儿子多,于是她决定要在二宝还在子宫里的时候就要给她进行胎教,听各种英文、诗歌和相关知识。

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香港有些知名幼儿园还有“一年只收10名1月份出生的宝宝”的奇葩规定。于是当地的母亲不得不表示:要自己的孩子入读好的大学,便要从排期生育开始准备。

“你不爱竞争?但竞争会找上你。”在这样的环境下,她们一直秉持着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”的教育孩子的理念。设定的起跑线没有最早,只有更早。小孩子学的东西没有最多,只有更多。

脑补一下幼儿园的小朋友,竟然在学编程!

香港小孩活的太辛苦!

视线转到内地:

最近,上海“幼升小”“小升初”的惨烈景象刷爆了朋友圈。高考的竞争和压力已经转移到了幼儿园小学的阶段。孩子们为了能进入到一个更好的学校学习,真是需要八十般武艺样样精通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而孩子的家长,也必须要进行各种花式助攻。

为何这么惨烈?

出这些题目的老师们,

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嘛?

家长们纷纷吐槽:

不再刷个学历,娃都上不了学了;

入学考个试,孩子过了家长没过;

感觉自己的博士白读了,要从头再来;

也有的家长保持着乐观的心态:这就是典型的逼着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啊。

小编突然觉得,我这种智商,还是不要生孩子了,好绝望。

在孩儿他爹娘的那个年代,学习是一件“自学成才”的事情,并不是说学习不重要,只是相对于现在而言,学习的更加自由。

俗话说:笨鸟先飞。家长们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挤不进好学校的门槛,于是各种补习班、兴趣班都得给孩子来一点儿。十八班武艺必须样样精通。

而所谓的笨鸟先飞。已经变成了笨鸟飞不动懒得飞,下个蛋,让蛋替自己飞……

很显然,蛋们,正在努力的飞……

有个问题,小编百思不得其解:

初中、小学甚至幼儿园,把该学的东西学完了,后面学什么?

这仿佛又是隐藏在中国应试教育下的一个套路。

美名其曰:全面发展。接下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的学学学。

听小编的姐姐讲,外甥接下来升初中要考美术和音乐,但外甥五音不全,画画也毫无天赋,正愁着要去给孩子报兴趣班,而外甥才二年级。

这哪里是加强关注素质教育,仍然是变相的应试教育。

咪蒙,一个成功的自媒体人,她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表示支持她的实习生休学。对于她的观点,不该完全赞同,但是很明显,很多学校的教育是缺失的。

早些年南京出现的“博士乞讨”陈某,因为人生遭遇的种种挫折而不愿出去找工作意志消沉,妻离子散。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现行教育制度在育人方面的某种缺失———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育,遗漏了心理素质教育和生存技能培训。实现了“学历成人”,却无法做到“精神成人”、“道德成人”、“法律成人”和“伦理成人”。

再回归到这次热热闹闹的“幼升小、小升初”事件里,相比较学校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题目去考孩子还有家长,培养好孩子良好的心智应该是更重要的事情。做不对那些题目并不代表你的孩子就很差,每个人的优秀不是靠答的题多少、是否进名校、是否高学历决定的。

不以成绩论高低了、不以智商较短长了、不以名校争先后了,再谈开展素质教育,全面发展我们的孩子。让家长减负,孩子减负真正落到实处。

(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)

关注公众帐号
育儿网
以心交流,用爱育儿

图说

今日论坛热帖